首页

序言

  近代以来,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导致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荒漠化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影响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侵蚀着人类生存的基础。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贯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积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科学研究、政策制定和行动实施等层面动员和集聚了大量社会资源,致力于中国和全球生态环境的研究和保护。作为重要的技术保障,中国逐步建立了气象、资源、环境、海洋和高分等地球观测卫星及其应用系统,其观测能力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中国在环境、资源和减灾等方面对地球观测数据的需求。同时,作为地球观测组织(GEO)的创始国和联合主席国,通过GEO合作平台,中国向世界开放共享其全球地球观测数据,并努力提供相关的信息产品和服务。

  为积极应对全球变化,在中国参加GEO工作部际协调小组的领导和财政部的支持下,科学技术部于2012年启动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工作。在科学技术部主管部领导以及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国际合作司的指导下,国家遥感中心(GEO中国秘书处)联合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共同组建生态环境遥感研究中心,充分利用国家科技计划及相关部门的科研成果,跨部门组织国内顶尖的科研团队参与年报工作,分别成立了顾问组、专家组和编写组,从组织、人力和技术上保障了年报工作的有序、顺利开展。

  2013年5月,科学技术部首次向国内外正式公开发布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2年度报告》,包括陆地植被生长状况和陆表水域面积分布状况两个专题报告及其数据产品,这是该领域第一次出现中国发布的权威报告和数据,产生了广泛和良好的国内外影响,被誉为开创性的工作。从2013年度报告开始,年报正式发布时间定为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以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意识。2013和2014年度报告在保持继承性和强调发展性的原则基础上,陆续发布了陆地植被生长状况、大型陆表水域面积时空分布、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全球城乡建设用地分布状况、大型国际重要湿地、非洲土地覆盖以及中国-东盟生态环境状况等专题报告。

  2015年度在前三期年报发布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继承和创新。创新性体现为响应中国政府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秉承“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和合作共赢理念,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开展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工作,相关成果不仅可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规划方案制定提供现势性和基础性的生态环境信息,而且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评估的基准。数据产品将无偿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共享,共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继承性体现为年报已连续三年关注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它既关系全球粮食安全,又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相关,受到全社会持续广泛的重视。

  2015年度的两个专题报告注重吸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以及相关部门的最新科研成果。主要使用了Terra/Aqua、Landsat以及FY、ZY、HJ和GF等国内外卫星的连续观测数据,从数据源上极大地保障了年报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的相关全球数据产品均同步公开发布,并提供网络在线服务。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今后,我们将积极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深入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进一步扩展全球生态环境持续监测的内容,选择合适的专题形成报告向全球发布,为各国政府、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开展环境问题研究和制定环境政策提供依据,同时为推动中国GEO工作的深入开展做出新的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