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平台首页 English

近代以来,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导致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灾害频发等重大问题,不仅影响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威胁着人类生存的基础,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中国政府一贯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在科学研究、政策制定和行动落实等层面开展生态环境研究和保护等工作。作为重要的技术保障措施,中国已经逐步建立了气象、资源、环境和海洋等地球观测卫星应用体系,随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和国家空间基础设施的逐步建设到位,观测能力日益提高。同时,作为地球观测组织(GEO)的创始国和联合主席国,中国正努力推动在GEO框架下向世界开放共享地球观测数据并提供相关的全球信息产品和服务。

为满足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监测和积极应对全球变化的需要,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科学技术部按照“部门协同、内外结合、成果集成、数据共享、国际合作”的基本思路,于2012年启动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工作。2013年5月,科学技术部向国内外正式公开发布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2年度报告》。该领域第一次出现了中国发布的权威数据,产生了广泛和良好的国内外影响,被誉为开创性的工作。

年报工作围绕全球生态环境典型要素、全球性生态环境热点问题和全球热点区域这3大类主题逐年发布,已经形成品牌,为中国深入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提供了有效的信息保障途径,为各国政府、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的环境问题研究和制定环境政策提供了依据,加深了社会公众对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理解,推动了中国GEO工作的深入开展。这项工作可以有效发挥科技超前引领作用,带动各个行业部门形成全球综合地球观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是中国遥感科技界为解决全球生态环境研究所做的实质贡献。

2018年度报告继续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聚焦“‘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及态势”、“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和“全球碳源汇时空分布状况”3个专题报告,生成了首套我国碳卫星2017年全球叶绿素荧光产品与全球30m土地覆盖数据集等遥感数据产品,监测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典型农牧交错带、海岸带与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现状与态势,评价了“一带一路”框架下重大工程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了影响全球及重点地区的碳源、碳汇时空分布格局和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分析并预估了2017-2018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报告及数据集产品可为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应对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以及维护全球粮油贸易稳定与全球粮食安全提供基础数据与信息支撑。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应积极面向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我国“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要求,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实施,强化顶层设计与协同创新,进一步加强国产卫星数据的应用与共享,不断提高报告的国际影响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地球贡献中国力量与中国智慧。

"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及态势

中文 英文 数据

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

中文 英文

全球碳源汇时空分布状况

中文 英文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