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前言

       为积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践行“十九大”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要求,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四个面向”,在科技部和财政部的支持下,在科技部高新司和合作司的具体领导下,国家遥感中心(地球观测组织中国秘书处)启动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工作,会同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跨部门组织国内顶尖的科研力量,开展了全球及洲际尺度生态环境遥感专题产品研发及监测分析研究。年度报告工作分别成立了编委会、顾问组、专家组,并充分利用国家科技计划及相关部门的科研成果,从组织、人力和技术上保障了工作的有序、顺利开展。

       自2012年启动这项工作以来,“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在保持继承性和强调发展性原则基础上,围绕全球生态环境典型要素、全球性生态环境热点问题和全球重点区域这3大类主题,拓展了10个专题系列,分8期陆续发布了22个专题报告。其中,全球生态环境典型要素类专题报告包括全球陆地植被、全球陆表水域和全球城乡建设与发展;全球性生态环境热点问题类专题报告包括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全球典型重大灾害、大型国际重要湿地和全球碳源汇时空分布;全球重点区域类专题报告包括非洲土地覆盖、中国—东盟生态环境状况以及“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

       2020年度报告持续关注全球生态环境热点问题以及重点区域,聚焦“南极冰盖变化”、“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和“全球城市扩展与土地覆盖变化”3个专题开展遥感监测与分析。这3个专题分别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具体承担,联合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北京市气候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共同完成。

       “南极冰盖变化”是2020年新拓展的一个专题方向。南极作为“三极”中的重要一极,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该专题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生产了1999—2019年逐日南极冰盖冻融产品、2010—2019年逐月南极冰架崩解产品和三期南极企鹅栖息地分布产品等3种数据集,分析了南极冰盖融化、冰架崩解和企鹅栖息地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之间的关联性,揭示了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于进一步研究南极冰盖稳定性及全球气候变化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可为实施海洋强国建设等国家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专题在连续7年开展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对2019年至2020年7月期间全球农业气象条件、全球农业主产区粮油作物种植与胁迫状况进行了独立监测,预估了全球粮食供应形势和进出口形势,评估了新冠疫情、沙漠蝗虫、湄公河下游干旱、中国长江中下游洪涝等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通过对地中海国家粮食安全形势的评估,揭示了该区域可能存在的风险。可为增强全球粮油信息透明度、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实现联合国零饥饿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全球城市扩展与土地覆盖变化”专题是2013年城乡建设专题的拓展和延伸。为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格局,同时响应联合国“建立包容、安全、弹性的城市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新城市议程》,该专题基于全球城市扩展与土地覆盖变化数据集产品(2000—2020年),分析了全球各国城市扩展及地表覆盖组分的时空分异特征和模式,揭示了其与城市区位和区域发展水平的关系,并对全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可为全球和中国城市的规划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信息参考。

        2020年度报告注重吸收国家科技计划与相关部门最新科研成果,使用了HY、GF、ZY、FY、HJ、BNU及Landsat、Sentinel、MODIS、DMSP等国内外卫星的观测数据,辅以无人机航拍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城市规划资料,形成的成果通过国家综合地球观测共享平台(http://old.chinageoss.cn)公开对外发布,无偿向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共享。这是我国通过地球观测组织(GEO)这一国际合作机制,建设性地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及引领地球观测数据国际共享所做出的贡献。

                                                                                                                                      202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