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淮海区

  2015年,黄淮海区农业气象条件总体低于平均水平,不利于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与过去14年平均水平相比,全区2015年全年降水量偏低8%,气温与平均水平持平,光合有效辐射偏低1%(表4-10),不利的气候条件直接导致该区部分省市作物单产下降。其中冬小麦返青后至玉米收获期间(4~9月),降水量低于平均水平18%,气温偏低约0.5℃,导致该区作物生长受到水分胁迫。2015年冬小麦生育期内(2014年10月~2015年6月),气象条件持续良好,降水量较平均水平偏高22%,气温偏高0.5℃。其中冬小麦越冬后返青期内(2015年1~4月)降水量较平均水平偏高21%,气温偏高0.9℃。充足的降水以及温暖的气候有利于冬季以及越冬期后冬小麦的生长,作物长势不断趋好并高于近5年平均水平。

表4-10 2015年黄淮海区农业气象指标

表4-11 2015年黄淮海区农情指标

  2015年4~10月期间,黄淮海区降水偏少,温度偏低,不利于该区作物生长,由此导致潜在累积生物量减少,作物单产下降。其中4~7月,降水偏低36%,河北南部、山东大部分区域受旱情影响严重,潜在累积生物量显著偏低。7~10月,降水偏低30%,受旱情持续影响,该区除河北中部、河南中部及江苏北部等部分区域外,潜在累积生物量明显偏低(图4-17)。10月之后降水增加,旱情逐渐缓解,但是受前两个季度的旱情影响,作物长势持续较差。

图4-17 2015年黄淮海区潜在生物量距平(%)

  植被指数距平聚类分析结果(图4-18)显示,受旱情影响,黄淮海区作物长势总体较差。4~7月份降水偏低导致夏粮作物长势较差,河北南部、山东西部及河南、江苏地区作物长势均未达到近5年平均水平。秋收作物播种后,除河北中南部和山东西部外,大部分地区作物长势正常,但10月份之后,受旱情影响,作物长势明显偏差,全区大部分地区作物长势低于平均水平。全区作物生长过程线(图4-19)同样显示出作物长势偏差的态势。其中,夏收时期(5~7月)和冬季作物生长季(10~12月)作物长势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反映干旱导致冬小麦和玉米、大豆等作物单产下降的形势。

图4-18 2015年1~7月黄淮海区NDVI距平聚类空间分布(a)及相应的类别过程线(b)

图4-19 黄淮海区作物长势过程线

  黄淮海区耕地种植比例总体与近5年平均水平持平。其中,1~4月和10~1月的耕地种植比例处于近5年平均水平,4~7月和7~10月的耕地种植比例较平均水平分别偏高1%和偏低1%(表4-11)。因此,在耕地利用强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受旱情影响,该区作物产量下降明显。从空间分布看,未种植耕地主要集中在河北中部和渤海湾地区以及山东中东部部分地区,该地区主要种植棉花、春玉米等单季作物,通常于5月初开始播种。这些区域城市发展较快,导致耕地利用率相对其他地区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