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前言

       为积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践行“十九大”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要求,在科技部和财政部的支持下,在科技部高新司和合作司的具体领导下,国家遥感中心(地球观测组织GEO中国秘书处)启动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工作,会同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跨部门组织国内顶尖的科研力量,开展了全球及区域尺度生态环境遥感专题产品研发及监测分析研究。年度报告工作分别成立了编委会、顾问组、专家组和编写组,并充分利用国家科技计划及相关部门的科研成果,从组织、人力和技术上保障了工作的有序、顺利开展。

       自2012年启动这项工作以来,“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在保持继承性和强调发展性的原则基础上,围绕全球生态环境典型要素、全球性生态环境热点问题和全球热点区域这3大类主题,拓展了8个专题系列,分五期陆续发布了13个专题报告。其中,全球生态环境典型要素类专题报告包括陆地植被生长状况和陆表水域面积时空分布;全球性生态环境热点问题类专题报告包括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城乡建设用地分布状况和大型国际重要湿地;全球热点区域类专题报告包括非洲土地覆盖、中国-东盟生态环境状况以及“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

       2017年度报告继续关注全球生态环境热点问题以及热点区域,聚焦“‘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和“全球重大灾害植被影响状况”2个专题开展监测分析,分别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和北京师范大学具体承担,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清华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共同完成。

       2017年度报告进一步强调继承和创新。“‘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专题是在2015年度报告基础上的延续与深化,报告及时跟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最新进展,将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全域及周边大洋纳入专题监测区域,利用多源、多尺度、多时相遥感数据,通过标准化处理和模型运算后生产的数据集,对“一带一路”区域生态系统宏观结构与状况、重要城市生态环境与发展、陆路交通状况、太阳能资源与水分收支状况以及重点海域海洋灾害进行了监测、分析与评估,揭示了区域发展的潜力及其不均衡性,指出了不同区域开发利用的限制性因素;“全球重大灾害植被影响状况”是2017年新拓展的一个专题,利用全球陆表特征参量系列产品,对1982~2016年间典型的森林火灾、旱灾、水灾与地震灾害事件对植被的影响及灾后植被的恢复过程进行了分析,并评估了植被对不同灾害类型响应的差异性。

       2017年度报告注重吸收国家科技计划以及相关部门的最新科研成果,主要使用FY、HY、ZY、HJ、GF以及Terra/Aqua、Landsat等国内外卫星的连续观测数据,形成的相关成果通过国家综合地球观测共享平台公开对外发布,无偿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共享,为政府、公众和国际社会提供独立客观的信息服务,是中国参加地球观测组织(GEO)工作、参与并引领数据共享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的重要贡献。

                                                                                                                                      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