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区域生态系统格局

  “一带一路”区域地理跨度大,生态资源丰富。欧洲区农田面积最大,为288.38万km2,蒙俄区森林生物量和草地累计NPP总量最多,分别为932.52亿t和4.39亿tC/a。各区生态资源量详见表3-2和表3-3。

表3-2 2014年监测区域主要生态资源数量

表3-3 2014年监测区域主要生态资源人均数量

 

蒙俄区

  蒙俄区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农田、森林和草地,其中,农田总面积为193.77万km2,人均农田面积约为1.32ha/人。俄罗斯农田面积约为188.77万km2。因俄罗斯纬度比较高,以一年一熟的种植模式为主,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2014年总产量分别为5327万t和1176万t。蒙古的农田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面积仅为5万km2

  森林总面积为635.09万km2,森林类型主要为北方针叶林,地上生物量总量为932.52亿t。人均森林地上生物量为634.37t/人。森林生物量分布(图3-9)表明,俄罗斯的森林地上生物量平均值约为89t/ha,其中,中西伯利亚高原的森林地上生物量多在80t/ha以下,而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东欧平原的森林地上生物量多在100t/ha以上。相比之下,蒙古高原的森林地上生物量偏低,平均值约为70t/ha。

图3-9 2014年蒙俄区森林地上生物量分布

  草地总面积为760.05万km2,草地NPP总量为4.39亿tC/a(图3-10)。俄罗斯绝大部分草地的年累计NPP低于25gC/a·m2,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北部地区。草地累计NPP分布表明,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西伯利亚高原,其中草地NPP大于180gC/a·m2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伯利亚高原东部地区。蒙古高原南部草地NPP小于25gC/a·m2,北部NPP为50~100gC/a·m2

图3-10 2014年蒙俄区草地NPP分布

东南亚区

  东南亚区生态系统主要为农田和森林。农田总面积为130.44万km2,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而且土地肥沃的中南半岛三角洲地区。缅甸中部和泰国东部地区以一年一熟的种植模式为主;缅甸南部、泰国中南部、越南北部和马来群岛农作物为一年二熟的种植模式;越南南部和马来群岛部分地区农作物为一年三熟的种植模式(图3-11)。东南亚区主要作物类型为水稻和玉米,2014年产量分别为26057万t和3604万t,人均产量分别为417.58kg/人和57.76kg/人。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粮食生产国,2014年玉米和水稻总产量分别为1836万t和6928万t。

图3-11 2014年东南亚区农田复种指数分布

  森林总面积为355.96万km2,中南半岛主要森林类型为亚热带常绿林,北纬10°以南的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主要森林类型为热带雨林,森林地上生物量总量250.74亿t,人均森林地上生物量为40.18t/人。森林生物量分布(图3-12)表明,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缅甸北部和老挝,达到200t/ha。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森林面积大,森林地上生物量普遍介于100t/ha~140t/ha。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区森林地上生物量最大的国家,森林地上生物量总量为160.65亿t。其次为缅甸、马来西亚和老挝,森林地上生物量分别为34.44亿t、30.89亿t和18.82亿t。

图3-12 2014年东南亚区森林地上生物量分布

南亚区

   南亚区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农田和森林。农田总面积为279.5万km2,主要分布在水热充足、地势平坦的印度河-恒河平原和德干高原及其以东地区。农田农作物熟制多样,德干高原及其以东地区为一年一熟,德干高原北部和恒河平原主要为一年二熟的种植模式;在孟加拉湾地区,由于光照、热量和降水充足,部分区域为一年三熟(图3-13)。南亚区主要作物类型为水稻、小麦和玉米,2014年产量分别为21732万t、12005万t和2488万t,人均产量分别为126.28kg/人、69.76kg/人和14.46kg/人。印度是南亚区最大的粮食生产国,总产量为28442万t,其中,水稻的产量最高,为15696万t,人均产量为121.18kg/人;其次为小麦,总产量为9566万t,人均产量73.85kg/人。巴基斯坦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总产量为2439万t,人均产量为131.81kg/人。孟加拉国是主要的水稻产区,产量为5087万t,人均产量为319.78kg/人。

  森林总面积为64.7万km2,主要森林类型为亚热带阔叶林,森林地上生物总量为45.56亿t(图3-14),人均森林生物量为2.65t/人。南亚区森林地上生物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其空间分布格局与森林类型有明显关系。喜马拉雅山南麓海拔1800m至3800m处的森林地上生物量较低,为70~90t/ha,喜马拉雅山高海拔地区森林地上生物量更低,约60t/ha。孟加拉湾一带森林地上生物量较高,为100~120t/ha。

图3-13 2014年南亚区农田复种指数分布

图3-14 2014年南亚区森林地上生物量分布

中亚区

  中亚区生态系统主要为荒漠、草地和农田。农田总面积为74.17万km2,主要分布于哈萨克斯坦北部地区、阿姆河流域、锡尔河流域、南部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费尔干纳盆地,农作物熟制以一年一熟为主(图3-15)。中亚区粮食生产以小麦、玉米、水稻和棉花为主,小麦分布在年降水量较多的哈萨克斯坦,水稻分布在灌溉条件好的阿姆河、锡尔河和伊犁河河谷地区,棉花分布在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小麦总产量为2011万t,人均产量为300.15kg/人。

图3-15 2014年中亚区农田复种指数分布

  2014年草地总面积为233.37万km2,NPP总量为1.45亿tC/a。中亚地区草地年累积NPP处于较低水平,空间差异不明显(图3-16),年累积NPP主要为30~50gC/a·m2,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中部平原区以及南部的国家。年累积NPP大于50gC/a·m2的草地仅出现在哈萨克斯坦最北端和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山区。

西亚区

  西亚区生态系统以荒漠、农田和草地为主。农田总面积为94.53万km2,人均农田面积为0.29ha/人。农田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沙漠中有地下水灌溉的绿洲,主要分布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中海东岸、土耳其东部、伊朗西部和北部及高加索地区。熟制以一年一熟

图3-16 2014年中亚区草地NPP分布

为主,主要作物类型为玉米和小麦。土耳其是西亚区最大的粮食生产国,2014年粮食总产量2660万t,其中小麦总产量2074万t,玉米总产量586万t;伊朗是西亚区第二大粮食生产国,2014年小麦总产量1335万t。

  草地总面积66.47万km2,2014年NPP总量为0.23亿tC/a,山区草地NPP高、平原草地NPP低。阿拉伯半岛西南部、伊朗南部和东部部分区域NPP最高,超过30~50gC/a·m2,伊朗、黎巴嫩、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也门高于全区域平均,其余各国年NPP值普遍低于30gC/a·m2,塞浦路斯、沙特、阿曼和伊拉克最高不超10gC/a·m2(图3-17)。

 欧洲区

  欧洲区生态系统以农田和森林为主。农田总面积为288.38万km2,除北欧和中欧北缘的沼泽区由于温度不足或排水条件较差以外,其他各地区农田覆盖率都很高且分布均匀。欧洲农田复种指数介于1~2之间,且以一年一熟的种植模式为主,仅欧洲西部及瑞典南部部分地区存在一年两熟的种植模式(图3-18)。欧洲主要作物类型为小麦和玉米,2014年总产量分别为12320万t和6083万t,人均产量分别为208.11kg/人和102.75kg/人。法国小麦总产量最高,达3795万t,人均产量为600.45kg/人;乌克兰玉米总产量最高,达2998万t,人均产量为660.94kg/人。

图3-17 2014年西亚区草地NPP分布

图3-18 2014年欧洲区农田复种指数分布

  森林总面积为182.35万km2。森林类型主要为北方针叶林、温带阔叶林和混生林,北方针叶林主要分布在气候寒冷的北欧地区,温带阔叶林和混生林则基本遍布欧洲的其他地区。欧洲地上森林生物量总量为244.59亿t,分布上存在外缘低、中间高的空间差异。北欧的挪威、冰岛纬度较高,森林地上生物量极低,而瑞典及芬兰南部森林地上生物量相对较高,介于80t/ha~194t/ha;南部的西班牙仅西北沿海一带普遍低于80t/ha;东部的乌克兰及西部的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地森林地上生物量均较低(图3-19)。

图3-19 2014年欧洲区森林地上生物量分布

 

 非洲东北部区

  非洲东北部区生态系统主要包括荒漠、农田和森林。农田总面积为98.99万km2,主要分布在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地中海沿岸、苏丹南部和非洲东部各国。尼罗河流域和埃塞俄比亚西南部农业生产技术较为先进,是一年二熟制的种植模式,其他区域以一年一熟的种植模式为主。埃及是非洲东北部区最大的粮食生产国,总产量2196万t,其中小麦产量最高,总产量为951万t,人均产量为170kg/人,埃及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和出口国,出产世界上50%的优质超级长绒棉。埃塞俄比亚的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其总产量为723万t,人均产量为72.3kg/人。

  森林总面积为16.23万km2,主要森林类型为热带森林、季节性干旱森林和地中海森林。森林地上生物总量为3.74亿t,人均生物量为0.99t/人。非洲东北部区的森林地上生物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图3-20),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埃塞俄比亚西部,达到90t/ha;肯尼亚、索马里、突尼斯和摩洛哥森林覆盖高,森林地上生物量较低。

图3-20 2014年非洲东北部区森林地上生物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