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城市建成区生态环境特征及其差异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重要内陆节点城市起着重要的桥梁和枢纽作用,其区位和资源优势有利于加强各个地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实现互利共赢,带动区域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这些城市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根据城市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与中国合作的密切程度,本章从“一带一路”监测区域选取了交通枢纽、经济贸易中心或首都等26个内陆节点城市(图6-1,表6-1),分别在经济走廊与区域尺度上综合评价这些城市的建成区内部结构与周边生态环境状况,分析城市发展现状与潜力。

图6-1 “一带一路”监测区域重要内陆节点城市空间分布

表6-1 “一带一路”监测区域重要内陆节点城市

  26个内陆节点城市中有17个城市分布在“一带一路”的重要廊道上,其中,俄罗斯莫斯科、伊尔库茨克、布拉戈维申斯克、哈巴罗夫斯克和蒙古乌兰巴托位于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德国柏林、波兰华沙和白俄罗斯布列斯特位于新亚欧大陆桥;土耳其安卡拉、伊朗德黑兰、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位于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越南河内、老挝万象和马来西亚吉隆坡位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加拉国达卡、缅甸曼德勒位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城市建成区生态环境特征及其差异

  城市建成区内不透水层、绿地、裸地和水体的遥感监测结果显示,“一带一路”监测区域26个内陆节点城市建成区内部不透水层的面积平均占比61.09%,绿地面积占比28.57%。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城市建成区不透水层面积比例最高,平均占比在80%以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城市不透水层面积占比也均大于70%;而中蒙俄经济走廊和新亚欧大陆桥的城市不透水层比例较低,均在50%以下。

  新亚欧大陆桥欧洲段的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比例最高,在50%以上,城市生态环境状况较好;中蒙俄经济走廊次之,接近40%;其他经济走廊上的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比例则均在20%以下。其中,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城市绿地面积占比相对较低,城市内部生态环境状况较差,城市发展缺少生态和谐与可持续性。

  中蒙俄经济走廊上,莫斯科的绿地面积比例最高,占51.44%,而哈巴罗夫斯克的不透水层面积比例最高,占51.49%(图6-2)。新亚欧大陆桥欧洲段上,华沙不透水层面积比例最高,达到了53.30%;柏林绿地面积比例最高,达到了58.46%(图6-3)。对于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塔什干和德黑兰的不透水层比例均在80%以上,而只有阿拉木图的绿地比例超过了10%(图6-4)。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上,河内城市不透水层面积比例最高,达到
了87.64%,而吉隆坡绿地面积比例最高,为22.83%(图6-5)。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上城市不透水层面积比例一般在75%左右,绿地面积比例平均在15%左右(图6-6)。

图6-2 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城市建成区土地覆盖

图6-3 新亚欧大陆桥主要城市建成区土地覆盖

图6-4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主要城市建成区土地覆盖

图6-5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主要城市建成区土地覆盖

图6-6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主要城市建成区土地覆盖

 

   从各区域看(图6-7,表6-2),考虑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问题,欧洲区的城市内部生态环境状况最优越,蒙俄区、中亚区的城市生态环境状况较为良好,而西亚区、东南亚区、南亚区的城市生态环境状况不理想,城市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城市生态环境压力。高不透水层比例的城市结构容易造成热岛效应等多种城市问题,这将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相比之下,欧洲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绿地作为城市建成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生态保障功能,这对其他发展中城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图6-7 各区内陆节点城市不透水层和绿地占建成区面积比例

表6-2 “一带一路”监测区域主要内陆节点城市建成区内部生态环境状况